重燃的火

陶藝師陳愇焱用雙手重啟柴燒的火光,將父輩時代的匠人精神延續下來。每一道指印、每一件陶作,都是他對土地的深情告白。

「陳愇焱的陶藝,有著歲月記憶的指印」

堅持柴燒的手感與溫度,是一種逆風而行的浪漫。當傳統窯廠逐漸熄火,陶藝師陳愇焱(Vooi Yam Tan)選擇再次點燃對這片土地的熱情,將工藝的火種重新捧回掌心。

初見陳愇焱,便被他眼中誠摯而純樸的神情所吸引。踏進他的工作室,彷彿也踏入了柴燒的溫度裡—空氣中有著礦土與火的氣息,四周擺放著他各個時期的創作,每一件都安靜訴說著不同階段的心境。

在一隅,我被一件藍綠色的陶藝作品吸引,那色澤深邃而靜謐。他輕聲說,那是父親當年的作品,而那抹顏色,如今再也燒不出來了。這些作品的色彩與紋理,無一重複,皆因高溫與時間交織而成,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這次的台馬雙年展中,陳愇焱(Vooi Yam Tan)展出了他的最新作品,他分享道:「許多人對作品中延伸的線條有著不同的詮釋,有人說是手指,也有人覺得那是雙腿。而對我來說,這些線條象徵著生命的再生與無盡的活力。」他語氣中透露出一份深刻的情感,繼續說道:「我親歷了父親那個時代的陶窯全盛期,直到窯廠的關閉。我拍下紀錄片,並非為了什麼,只是想將那份珍貴的記憶保留下來。」

馬來西亞的陶土技藝,源自錫礦年代的副產文化,如今在江沙路、巴占、珠寶一帶,仍可見少數職人的身影。在逐漸凋零的傳統陶器工廠之間,也悄然冒出幾間轉型成功的工作室,其中,「陶捷坊 TJF Clay Studio」與生活陶品牌「1200℃」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生力量。

幾年來,陳愇焱創作出的器皿彷彿能聽見土地低語的聲音。雙手與時間對話,將原本沉寂的材質重新喚醒,成為極具代表怡保工藝精神的標誌。

陳愇焱回憶著自己重啟陶窯的夢想:「我希望這份熱情能夠再次燃燒,於是我成立了生活陶品牌和陶藝工作室,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孩子們,能夠重新接觸到製陶的手作過程,暫時放下那些冷冰冰的電子產品。大人與孩子們一同感受土的溫暖,並親自體驗製窯的過程。當那一件件陶器終於誕生時,那種感覺,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創造,將礦土與水轉變為新生命的過程。」

在他的作品系列中,我看到一件彷彿將怡保山城風景定格的陶碗,山形輪廓與釉色流動宛如縮影。他笑著說:「這件是非賣品,因為我知道,可能再也遇不到了。」

餐桌上的山光水色
TJF Clay Studio|1200℃ Studio by 陳愇焱
陶藝家陳愇焱(Vooi Yam Tan)長年專注於手作陶的美學實踐,透過其創立的 TJF Clay Studio 與生活陶品牌 1200℃,將自然山水的意象與陶土的溫度轉化為日常器皿的詩意風景。

「餐桌上的山光水色」系列作品,以馬來西亞獨特的自然風景為靈感,呈現了海洋、雨林、暮色與霞光四個不同的景致。透過溫潤的釉色語彙,將彷彿如東方水墨的靜謐意境重現於陶瓷之上。無論是茶碗、餐盤或湯盅,每一件器物彷彿都凝結成一幅風景畫,讓每一次的用餐,都充滿與自然對話的氛圍。

1200℃,象徵陶器燒製的高溫極限,也代表創作者對材質與工藝的極致追求。在這裡,器皿不再只是承載食物的容器,而是盛裝著生活片段、四時風景與內心片羽的靜謐之境。

匠人手工雕刻的魚形咖啡杯,巧妙地將大自然的靈動與寧靜融為一體。精緻的雕刻使魚兒仿佛在杯身上自在游動。獨特的造型與釉色的變化,它不僅是一件實用的陶瓷器,更是一件藝術品,完美呈現了自然美與匠心精神的完美結合。

文末,
敬所有堅毅且傻勁的職人
這一刻,敬當下,
Ce Moment,cheers to this moment.

photo credit: P Lab, 美學聚落, 陶捷坊陶艺工作室 TJF Clay Studio1200c Studio

Ginger

跨界策展人、媒體人,與搖滾樂一起成長。

0 N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