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時間

他的人生沒有後退的餘地,因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熱情、精力與生命,完全投入。

/

從17歲雕刻出第一件人像作品「父親」開始,展露美感與創作天賦,從那時起,王尋 Xun Wang 就未曾偏離自己的初心。

王尋坦言,他的人生沒有後退的餘地,後面是一片萬丈深淵,因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熱情、精力與生命,完全投入到雕塑中。這種無法自拔的熱愛,讓他擁有了近乎超人的耐心,能夠花費數年打磨一個概念、一件作品,從不輕易示人,直到作品真正成熟。

王尋創造了時差雕塑、視差雕塑,將時間、空間與故事壓縮進每一件作品

古典與科技的完美融合
在AI時代追尋真實人性的浪潮中,雕塑家王尋以獨特的創作語彙脫穎而出,成為藏家心中無可取代的存在。他1962年生於臺灣,從小在陶瓷工廠習得傳統雕刻手藝,並於1989年自國立藝專雕塑系(現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作品曾獲臺北市美展雕塑組首獎。

而後遠赴紐約理工學院主修電腦動畫,從世界五百位菁英中脫穎而出,在好萊塢知名特效公司Rhythm & Hues擔任視覺特效並於多部作品擔任技術總監​。他參與了《黃金羅盤》《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等大片的特效製作​。這段跨界經歷讓他日後獲得了能將當代電影產業中動畫特效的技術與觀念融入實體雕塑創作的一環,為傳統雕塑語彙注入現代科技的養分。古典學院派背景帶給王尋紮實的造型功底與美學修養,而好萊塢歲月則賦予他導演般的時間感與動態觀察力。

面對一座雕像,他不僅考量其靜態美感,更像在編排一場凝固的戲劇,思索每個角度與瞬間呈現出的故事。

他提出了自己的創作思考模型,包括「合縱連橫」思考動態結構與環境間關係,刺激觀者與歷史文化對話;「曼陀羅」創造作品在結構上的秩序與精神性的平衡,誘發觀者的內在感知;「包浩斯」講究形式與功能的統合。透過這三大思考模型,王尋將傳統人文精神、宗教哲思與現代設計理性融會貫通,在作品中尋求動與靜、形與意的和諧統一。

被西方譽為觀念攝影的第一人的攝影藝術家Hiroshi Sugimoto杉本博司,將長時間壓縮至一個畫面裡,作為一系列事件的時間膠囊,作品的拍攝過程宛若一場時間的儀式,也翻轉了攝影媒材的本質性。王尋的作品上也能看到翻轉雕塑媒材的運用、賦予了每一個作品一系列的時間性。短至向後一躍的極限人體運動,長至少女成長至母親,一生軌跡的可視化,將雕塑的可能性推到了不同的維度與高度。

王尋將傳統人文精神、宗教哲思與現代設計理性融會貫通,在作品中尋求動與靜、形與意的和諧統一

數位化浪潮中保留的人性觸感
當AI技術讓圖像生產變得觸手可及,真正源自人類靈感與雙手的藝術創作反而更顯珍貴。王尋的崛起正是這一時代背景的縮影:他以傳統雕塑的溫度結合數位時代演算法,同時擁有這兩種技術與經驗的人才非常稀缺,並佐以個人生命歷練孕育出他人無法複製的藝術風格。

近期更有AI參與藝術創作所衍伸的廣泛爭議​,源自於人們認為藝術創作其中蘊含著AI無法複製的情感、巧思與觀點,更有著人生經驗產生的不可取代性。

對收藏家而言,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畫面或造型,更在於作品背後創作者的人性溫度、獨特視野與經驗的寄託,決定收藏作品的那刻,也是表達認可與支持藝術家繼續往前探索未知的世界。

簡言之,AI雖能模仿風格、批量產出圖像,但缺乏人性觸感與情感,當演算法創作與複製變得輕而易舉,真正來自人類靈魂的創作,反而成為稀缺的未來資產。

作品背後人性的溫度與創作者的獨特視野與經驗的寄託,蘊含著AI無法複製的情感與巧思

時差與視差經典再現
RIVER ART GALLERY 將於 2025 年5月9日至11日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備受矚目的新世代當代藝術家陣容,包括 Xun Wang、Peter Hong Tsun Chan、Yi Shuan Lee、Timothy Bair 與 Mai Ta。本次現場也展出 Xun Wang 的代表系列「時差雕塑」與「視差雕塑」,呈現畫廊近年深耕國際藝術圈所累積的藝術能量與關注度。為藏家與藝術愛好者提供豐富的觀展體驗。

photo credit: RIVER ART GALLERY
王尋介紹頁面
https://www.riverart.com.tw/artists/48-xun-wang/

文末,
敬所有堅毅且傻勁的職人
這一刻,敬當下,
cheers to this moment

Ginger

跨界策展人、媒體人,與搖滾樂一起成長。

0 NT$0